通知公告
一、项目简介
W-Cu做为电极和电触头材料,被广泛应用在高压真空开关,断路器,等离子焊接电极,导弹引信等。近十几年国际上在电火花机床打孔电极中普遍采用W-Cu做电极,在显示器等离喷涂电极上也普遍采用,在电子封装中特别是大规模积层电路基极板用W-Cu板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国际上每年以25%速度增长。
我国是钨资源大国,储量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钨铜产业仅能生产低端产品,产业规模均很小,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我国需求的中高档W-Cu制品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是我国W-Cu产品价格的8~10倍,特别是导弹引信W-Cu进口价格在4.2万元人民币/公斤,因此W-Cu材料称钨金。因此开展高档W-Cu材料产业化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
二、项目产业技术特点及优势
目前国内生产W-Cu材料主要采取传统的落后技术,钨烧结然后熔渗铜或粉末冶金的烧结溶渗工艺,因此仅能生产低档产品。国际上高端W-Cu材料是采取冷等静压和热等静压生产,所以价格昂贵。本项目是在本课题组二十几年研究基础上,发明的新的工艺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生产高端W-Cu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均超过国际上最好水平,有很强的技术竞争优势。
三、同行业技术状况
本项发明技术是经二十几年基础研究基础发明的,采用W与Cu粉末经大变形挤压致密,获得近致密体W-Cu电极材料。技术研究已十分成熟。本项发明技术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予权。发明专利号:ZL03132475.4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1322F3/16 本项技术制造的W-Cu材料技术成熟,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性能达到国际上高档产品最好水平,其相同品牌的W-Cu材料导电率达到40以上,远高于德国DoDuCo公司,奥地利PLANSEE公司,美国的PoLESE公司。
W与Cu是两相不互溶材料,不可能熔炼成合金,因此W-Cu材料均采用W粉和Cu粉末混合,烧结熔渗或冷热等静压制备,国内外没有采用挤压致密化方法生产W-Cu复合材料,本项发明成功实现将W与Cu粉末热挤压成致密体材料,因此各项性能指标优良,达到世界上W-Cu材料最好的性能指标。
四、市场与经济效益预测
由于W与Cu难于复合成致密体材料,因此高档W-Cu材料价格昂贵,因此W-Cu别名称“钨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目前市场需求量需求最大的主要有电火花机床用加工电极,电子封装材料,等离子喷涂电极及喷咀,高压大电流触头材料,导弹引信材料,激光器阴极等电极材料。国际市场需求情况:2005年日本消耗了约100吨W-Cu材料,美国每年需求约200吨,欧洲市场每年需求150吨。 一般用电火花机床加工电极国际市场价格为1200~1400美元/公斤。导弹引信材料进口价格4.2万元人民币/公斤。
国内市场价格主要是W-Cu低档触头材料产品市场价格800~1000元人民币/公斤按国际市场需求W-Cu高端产品市场份额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多亿元。我国仅电火花极床用电极材料如果部分采用W-Cu电极材料初步市场调查需求360吨/年,如果本项目生产W-Cu电极材料,国内市场能够承受的价格,按1200元/公斤。每吨120万元/吨,仅此一项国内市场份额约4.3亿元。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每年约按25%速度增长,W-Cu应用领域特别是电子封装需求不断扩大,可见市场前景良好。市场价格与本项目技术优势 若按国际市场价格1200~1400美元/公斤,仅生产高端产品出口,本项目成本500元人民币/公斤,本项目的利润空间之大,效益之高是显而易见的。
W-Cu做为电极和电触头材料,被广泛应用在高压真空开关,断路器,等离子焊接电极,导弹引信等。近十几年国际上在电火花机床打孔电极中普遍采用W-Cu做电极,在显示器等离喷涂电极上也普遍采用,在电子封装中特别是大规模积层电路基极板用W-Cu板越来越多。市场需求量国际上每年以25%速度增长。
我国是钨资源大国,储量世界第一,目前我国钨铜产业仅能生产低端产品,产业规模均很小,技术落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我国需求的中高档W-Cu制品主要依赖进口,价格昂贵,是我国W-Cu产品价格的8~10倍,特别是导弹引信W-Cu进口价格在4.2万元人民币/公斤,因此W-Cu材料称钨金。因此开展高档W-Cu材料产业化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丰厚的利润。
二、项目产业技术特点及优势
目前国内生产W-Cu材料主要采取传统的落后技术,钨烧结然后熔渗铜或粉末冶金的烧结溶渗工艺,因此仅能生产低档产品。国际上高端W-Cu材料是采取冷等静压和热等静压生产,所以价格昂贵。本项目是在本课题组二十几年研究基础上,发明的新的工艺方法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生产高端W-Cu材料,主要性能指标均超过国际上最好水平,有很强的技术竞争优势。
三、同行业技术状况
本项发明技术是经二十几年基础研究基础发明的,采用W与Cu粉末经大变形挤压致密,获得近致密体W-Cu电极材料。技术研究已十分成熟。本项发明技术2006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予权。发明专利号:ZL03132475.4 国际专利主分类号:1322F3/16 本项技术制造的W-Cu材料技术成熟,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性能达到国际上高档产品最好水平,其相同品牌的W-Cu材料导电率达到40以上,远高于德国DoDuCo公司,奥地利PLANSEE公司,美国的PoLESE公司。
W与Cu是两相不互溶材料,不可能熔炼成合金,因此W-Cu材料均采用W粉和Cu粉末混合,烧结熔渗或冷热等静压制备,国内外没有采用挤压致密化方法生产W-Cu复合材料,本项发明成功实现将W与Cu粉末热挤压成致密体材料,因此各项性能指标优良,达到世界上W-Cu材料最好的性能指标。
四、市场与经济效益预测
由于W与Cu难于复合成致密体材料,因此高档W-Cu材料价格昂贵,因此W-Cu别名称“钨金”。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目前市场需求量需求最大的主要有电火花机床用加工电极,电子封装材料,等离子喷涂电极及喷咀,高压大电流触头材料,导弹引信材料,激光器阴极等电极材料。国际市场需求情况:2005年日本消耗了约100吨W-Cu材料,美国每年需求约200吨,欧洲市场每年需求150吨。 一般用电火花机床加工电极国际市场价格为1200~1400美元/公斤。导弹引信材料进口价格4.2万元人民币/公斤。
国内市场价格主要是W-Cu低档触头材料产品市场价格800~1000元人民币/公斤按国际市场需求W-Cu高端产品市场份额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多亿元。我国仅电火花极床用电极材料如果部分采用W-Cu电极材料初步市场调查需求360吨/年,如果本项目生产W-Cu电极材料,国内市场能够承受的价格,按1200元/公斤。每吨120万元/吨,仅此一项国内市场份额约4.3亿元。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每年约按25%速度增长,W-Cu应用领域特别是电子封装需求不断扩大,可见市场前景良好。市场价格与本项目技术优势 若按国际市场价格1200~1400美元/公斤,仅生产高端产品出口,本项目成本500元人民币/公斤,本项目的利润空间之大,效益之高是显而易见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