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变过去那种过度依赖个人经验的效率低下的研发做法,建设创新型企业将是一句空话。”有多年跨国公司研发工作经历的孙永伟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我们在创新工作的状态上太需要与国际接轨了。
谈起在上海举办的国际TRIZ 三级认证培训,孙永伟博士说:“本次认证有幸邀请到了国际TRIZ协会的主席谢尔盖.伊克万科先生,他曾经为三星、GE、西门子等世界一流企业导入了TRIZ。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讲述的是现代TRIZ理论体系,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本次认证将使中国的国际TRIZ三级专家人数翻一番还多。”
魅力体现在应用上
谈到在通用电气公司(GE)做新产品研发项目主管的经历时,孙永伟博士说:“这些跨国公司将TRIZ、六西格玛设计(DFSS)等嵌入到了制度和研发工作流程中,在那里的研发工作必然离不开DFSS,起初感觉是被逼着做的,但一用起来很快发现这些东西太有用了,确实能缩短研发时间,提高研发质量,使研发更加科学。”
为了说明DFSS的有效性,孙永伟博士举了一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团队做一个项目,开始立项时要求混合物两种成分的比例为1∶1,得益于DFSS的支持,项目进行得非常顺利。半年过去了,眼看课题就要结束了,市场上传来了新的消息,要求产品的两种成分的比例变为1.5∶1如果按照常规的实验方法,科研人员很可能需要重新研发。但由于科研人员使用了DFSS方法,不需要再作实验就可以将能够满足新要求的实验条件推算出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了这样科学的结果,以后市场无论如何变化都不怕了,能够作出快速反应。
凭兴趣搞科研靠不住
中国企业在研发方面是否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孙永伟博士认为,不管是先进企业还是普通企业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一些中国企业的创新问题层次不高,只要有所克服就会有很大的能力提升。
一是科研流程管理方面、战略上的,另一个是科研人员关心的战术方面问题。这就好比打仗,每个士兵的能力很重要,而排兵布阵等流程管理战略也必须高明。一线科研人员更关心我怎么打这个仗,我个人的战术。DFSS(Design forSix Sigma 六西格玛设计)、DOE(实验设计)就是帮助打好仗,提高科研人员的研发能力。
有时候科研人员缺乏市场导向,靠个人兴趣搞研发。然而,科研项目结题的标准绝不应该是发论文。
在流程方面也有一些问题,很多时候都是拍脑袋做科研决策。如果有好的流程就不会那样随意。世界上成熟的大公司都有自己的科研管理流程,比较有名的有GE 的NPI、IBM 的IPD、SGI 的门径管理等。
让流程控制研发投入的风险
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到完成,在先进的跨国公司要经历哪些过程,是如何运作推进的呢?
孙永伟博士谈到GE的例子。GE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必须有一个流程(NPI),不管是开发什么新产品,必须走一个流程,其中有DFSS关于技术方面内容,还有管理方面的,比如这个市场有多大,竞争对手、竞争优势、年销售额、投资回报情况等项目,启动前都要搞清楚。
“TRIZ在创新流程前端应用比较多,尤其是设计方面,但是后期也会用到。我经常跟员工说的一句话说,当你有一个新的idea(想法)的时候就要想到TRIZ。”孙永伟博士说。项目在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一般项目会有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要回答的问题包括有没有市场、机会在哪里、客户是谁、客户要求是什么样的,回答过关了才开始正式研发。第二阶段就是要验证,关键技术的验证。第三阶段是要做初步设计,做几个样品,做一些测试,看看能不能达到客户的要求。第四阶段才是做详细设计都要具备。第五阶段是收集客户的反馈。搞研发一个关过不下去,下一个关就不要走了。
有人会认为科研是研发部门的事,如果这样想就犯了一个相当大的错误。研发项目一定是跨部门的,需要研发部门、销售部门、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质量部门、法律部门(包括安全)、财务部门等的配合。这样做有好处,及时发现项目的问题,早点纠错(结束),钱就不用投那么多了,也不需要把时间耽误在错误的事情上。
研发项目的成功率有多少?孙永伟博士说,有一个科学的流程,其成功率也就在30%左右。所以没有好的科学管理办法成功率就更低了,尤其是做好项目前期的工作非常关键。
国际TRIZ 协会中国协调人
作为国际TRIZ协会在中国的协调人,孙永伟博士告诉记者,他希望在今后的TRIZ 推广工作中,能够加强国际交流,提升国际TRIZ在中国的影响力,让国人了解到世界最新的TRIZ动态;引入现代TRIZ理论体系,重视实际应用,让中国的TRIZ专家们摆脱经典TRIZ体系;规范TRIZ认证体系,建设国际TRIZ协会中文网站,让中国的专家和企业们了解真正的国际TRIZ协会,向国内发布正确的信息,控制认证的质量。
下一篇:安丘市发明家协会会员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