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方式,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相结合的重要纽带。科学技术只有应用到经济活动中,形成高新技术产品或产业,实现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实现资源成本最低化和生态环境破坏最小化,其成果转化转移才算成功实现。
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是符合我国当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论的国策,尤其是上海这种后工业时代世界级大都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措施。我国科研机构尤其是国有科研院所经过多年发展,科研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积累和沉淀了较为丰厚的科技资源。
国家级研究院这些机构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方面有很大潜力。 尤其是在建国70周年之际以国家级研究院所带动的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模式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以国家级研究院所带动企业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模式成功率将大幅提高
以上海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与国家级的材料研究院所上海材料研究所之间的技术成果转化为案例,上海材料隶属于上海振泰新材料发展集团下,创建以来,长期从事无机化工、半无机化工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曾先后生产过取向硅钢涂料、无取向硅钢涂料、广泛应用冷轧硅钢,其中取向硅钢涂料为武钢引进1.7m轧机重大化工原料国产化奠定了基础。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在(1)空调分歧管管道连接器(2)高耐腐蚀、可高温退火的无取向电工钢用水性无铬环保涂料,两项科研新产品开发急需技术攻关。而上海材料研究所是国家级的材料研究院所,在新材料领域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及技术储备,尤其在技术转移至实体企业产业化方面颇有成效。同时上海材料研究所在以往科研工作中,对上海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所需技术攻关、技术开发的项目已有一些前沿性的研究和技术积累。
以上两方在上海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上海市科协对外交流公司的共同努力下,经市批准,获得了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称号,并在申报过程中,由上海材料研究所作为上海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开发的支持单位,就上海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在空调分歧管、管道连接器、高耐腐蚀、可高温退火的无取向电工钢用水性无铬环保涂料,这两项科研新产品开发进行技术攻关的支持和帮助,从而进行深度产学研合作。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以国家级研究院所带动企业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模式可能是一条成功的有机捷径。一般来说,科研机构有三大主要功能,即基础性原始创新、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培养。科研机构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过程中处于“上游源头”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依靠自身技术创新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良性经济发展方式较为困难,因此需要借助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企业良性增长和发展。上海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作为企业方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具有全套产业体系和优势,这样就使得上海材料研究许多成型的科研成果转移至企业化进行产业化成为了可能。
以上合作充分发挥了国家级研究院所下属的三大主要功能,即基础性原始创新、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培养的高端优势。同时国家级研究院所自身发展也需要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科研机构贡献国家、服务社会,实现生存价值的重要体现;技术成果得到企业的有效应用后,科研机构在收获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在经济上也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如国家政策惠及和资源支持,社会及企业支付的成果技术费用等;通过与企业合作,科研机构可以获取更多科技需求信息,进而从中选择新的科研课题或技术研发方向,使科研开发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市场及企业的需要。
国家级研究院所带动企业成果转化将能够完善院士专家工作站形式并相互相成
在此技术攻关合作上上海振泰新材料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长期坚持产学研结合,与华东理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共同创建了特种材料、特种涂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上海材料研究所共同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并正在筹建晶体材料研发基地,为民参军作更好的服务。在整个上海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上海材料研究所合作的案例中,院士专家工作站起到了关键作为。
院士专家工作站是中国科协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组织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好创意、好形式,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挥组织特色和优势,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推进产学研联合,在实践中集聚、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创性工作。在推动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中,要坚持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
项目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核心,是院士专家与企业对接合作的载体。院士专家工作站项目是企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项目的完成过程能对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有显著带动作用。同时项目要符合进站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专业特点和研发方向,有利于推动院士专家团队同建站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企业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主体。建站企业应是在地区经济或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规模以上企业;企业有明确的技术创新需求和可供合作的技术项目,建有研发机构,拥有水平较高、结构较为合理的研发团队;企业领导对工作站工作高度重视,能够为院士专家及其团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保障合作项目的资金投入。
以上案例里充分看到了双方合作中,院士专家工作站起到的作用以及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发挥作用的土壤和要素,是协调技术协调企业与各类研究所创新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给予关键技术难题的支持和解决。
技术转移中介工作是国家级研究院所带动企业成果转化的关键
上海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上海市科协对外交流公司等一系列的科技成果专业转移中介机构,在此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在上海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上海市科协对外交流公司的共同努力下,上海振泰新材料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才经上海市批准,获得了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的称号,对上海振泰新材料有限公司与上海材料研究所合作的案例推动起到了关键作用。
以上案例充分说明发挥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和益处。我国现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6万多个,从业人员约110万人,这些中介机构普遍存在主业不饱和现象,但通过中介机构是完全可以有效实现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数量、质量的提高,是可以有效解决科研机构已有的技术成果与现阶段市场及企业需求不相吻合,形成供需错位,市场和企业需要的成果技术,科研机构不能较快满足,形成供不应求等一系列问题。
以国家级研究院所带动企业成果转化工作还将任重道远
最后,归根结底,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技术+资本+市场”的要素资源整合过程。实现相关资源的整合,既需要有适合转化的科技成果,同时也需要能够帮助高校、科研机构实现资源整合的专业团队、服务机构和政府支持环境。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时代和社会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在各级政府、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共同努力下,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在“以国家级研究院所带动企业成果转化工作形式”下必将创造新的辉煌,必将形成一种双赢或多赢的科技合作创新活动,在建国70周年之际必定能够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事业带来更加美好的春天。